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的通知
(教高廳函〔2021〕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黨組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部署,切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推動法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法治人才,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深刻認識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系統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麽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推動法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等學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陣地,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闡釋的重要力量。各地各高校要提高責任感、使命感,做到全覆蓋學習、開展原創性研究、抓好融入式教學、加強針對性服務,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和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法治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動法學教育、法學理論研究及法學學科改革創新,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學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課程體系,切實提升法治人才培養質量。
各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行科學有機的學理轉化,將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貫穿於法學類各專業各課程,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就經驗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更新教學內容、完善知識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學深悟透做實,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引導學生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修訂的《法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21年版)》(見附件),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納入法學專業核心必修課。各高校應參照《法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21年版)》修訂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於2021年秋季學期面向法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相關必修、選修課程,打造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課程模塊。各高校要強化思想引領、提升學術內涵、完善課程設計、創新方法手段、加強師資培訓,推動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確保課程的育人效果。
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相關公共選修課。鼓勵支持高校建設一批學生喜聞樂見、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學習資源,不斷提升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各地各高校要結合資源優勢和學科特色,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這一核心任務,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具體舉措。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教育工作的宣傳和推廣,及時總結報送本地或本校的典型經驗和做法。
附件:法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21年版)
教育部辦公廳
2021年5月19日
附件
法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21年版)
1 概述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製,深化法學類專業教學改革,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設置本標準。
法學類專業是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專業集合。法學類專業教育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國家民主法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法學類專業教育是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基礎上的職業教育。
本標準是全國本科法學類專業教學質量的基本標準,各校應根據自身的定位和辦學特色,根據本標準製定法學類專業的教學質量標準,並對本標準中的條目進行細化規定,但不得低於本標準相關要求。鼓勵各高校高於本標準辦學。
2.1 專業類代碼
法學類 0301
030101K 法學
030102T 知識產權
030103T 監獄學
030104T 信用風險管理與法律防控
030105T 國際經貿規則
030106TK 司法警察學
030107TK 社區矯正
3 培養目標
法學類專業人才培養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際需要。培養德才兼備,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質量法律服務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熟悉國際規則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為適應國內外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法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定期進行評估與修訂。
4.1 學製與學位
法學類專業基本學製為四年,各高校可在四年製模式基礎上,實行彈性學製,但修業年限不得低於三年。完成各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準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的,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牢固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並形成合理的整體性知識結構。
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具備將所學的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專業實務之中的基本技能;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和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
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掌握法學類專業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職業人格、強烈的法律職業認同感,具有服務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具備健康的心理和體魄。
5.1 課程體系總體框架
法學類專業課程總體上包括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專業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實驗和實訓課、專業實習、社會實踐與畢業論文。
法學類專業培養方案總學分一般不超過160學分,其中實踐教學累計學分不少於總學分的15%。
5.2.1 理論教學課程
5.2.1.1 思想政治理論課
各專業應按照相關規定,全面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方案。
5.2.1.2 通識課
各專業應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和社會實際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通識課程學分。通識課程應當涵蓋外語、體育、計算機課程,並從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均衡設置。
5.2.1.3 專業課
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采取“1+10+X”分類設置模式。“1”指“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10”指法學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10門專業必修課,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和法律職業倫理。“X” 指各院校根據辦學特色開設的其他專業必修課,包括: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商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證據法和財稅法,“X”選擇設置門數原則上不低於5門。
知識產權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理學、憲法學、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知識產權總論、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競爭法、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文獻檢索與應用。
監獄學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理學、憲法學、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犯罪學、社會學、監獄學、矯正教育學、矯治心理學、獄政管理學、國外矯正製度。
信用風險管理與法律防控、國際經貿規則、司法警察學和社區矯正等四個特設專業的核心課程均增設“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
各專業可根據自身培養目標與特色,設置專業必修課程學分。
專業選修課程應當與專業必修課程形成邏輯上的拓展與延續關系,並形成課程模塊(課程組)供學生選擇性修讀。各專業可以自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體系。鼓勵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新興交叉課程與創新創業類課程。
5.2.2 實踐教學課程
5.2.2.1 實踐教學環節
各專業應註重強化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課程中應設置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強化案例教學,增加理論教學中模擬訓練和法律方法訓練環節,挖掘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
5.2.2.2 實驗、實訓和專業實習
各專業應根據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利用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專業實驗室、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獨立設置實驗、實訓課程,組織專業實習,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實訓和專業實習課程應當製定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與基本要求,明確專業實習的主要內容以及學時分配。專業實習時長不得低於10周。
5.2.2.3 社會實踐
各專業應根據本專業實際需要,組織各種形式的法製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社會實踐時長不得低於4周。
5.2.2.4 畢業論文(設計)
法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可采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畢業設計、調研報告等多種體裁形式完成。論文選題應加強問題導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結合社會實踐以及經濟、社會現實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內容應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專業知識。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應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
各專業應為本科生確定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由本專業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可聘請專業實務部門有關人員共同指導。指導教師應加強畢業論文(設計)在選題、開題、撰寫等各個環節的指導和檢查,強化學術規範。
6.1 教學過程規範
各專業應根據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的實際需要,製定和實施教學過程規範,其內容應包括但不限於教學大綱與教案的編寫、教學方法運用、教材選用、課程輔導、課程考核等內容。
各專業應製定和實施教學行為規範,其內容應包括但不限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紀律、教學態度、精神風貌等要求。
7.1 教師隊伍規模與結構
專業教師隊伍應滿足專業教學需要。
新設法學類專業專任教師人數應當達到本專業核心課程總數的1.5倍以上。
原則上,法學類專業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應當配備1至2名專任教師任主講教師。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應當高於9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專任教師隊伍應當具有合理的年齡結構。教師隊伍中應當包括一定比例的實務部門的專家。各專業師生比不得低於1:17。
7.2.1 教師專業背景
專任教師應具有5年以上本學科專業教育背景,實踐性強的課程的主講教師應具有實務工作背景或實務經驗。教師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或跨學科教育背景。
7.2.2 教師水平要求
專任教師應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應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精通專業理論和方法,具有完成本專業教學任務的知識儲備;應深入了解法治實際情況,促進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應具備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應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並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
8.1 信息資源要求
各高校應提供數量充足、種類齊全的法學類專業紙質和電子圖書資源,配備滿足教學需要的中文和外文電子資源數據庫(含新設專業,具體要求參見附表)。信息資源應能滿足不同層次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需要。
各高校應為法學類專業教學提供數量足夠和功能齊全的教學設施,包括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專業實驗室等。專業教學設施應完全開放。特定專業課程應配備該專業所需要的特定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
各高校應與相關實務部門緊密合作開展專業實習,建設一定數量不同類型的實習基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並保障學生集體實習比例達到50%以上。
新設專業應建設有能基本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模擬教學場所和實習基地。
要切實保障法學類專業的教學經費投入。教學經費專指在專業教學各個環節發生的資源建設費、教學運行費與教學評估費。在保證生均年日常教學經費不少於1400元的基礎上,隨著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而穩定增長。教學經費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9.1 課堂教學效果
各專業課堂教學應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安排合理,教學紀律嚴格,教學資源豐富,註重知識更新;教師的課堂講授富有啟發性,註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尊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與學生溝通良好。
各專業應建立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教學效果評價結果應當作為教學工作考核、年終考核、教學獎勵以及評優、職稱評聘的依據。
各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在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等方面,形成一批特色鮮明、水平較高、具有示範作用的教學成果。
各專業應把生源質量與招生規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情況、畢業生就業率等內容作為教學效果考核的指標,保證較高的專業聲譽和較好的生源質量。
10.1 質量保障目標
各高校應以本標準為基礎建立覆蓋上述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規範、專業教師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效果等指標的質量保障目標系統。
各高校應圍繞各質量保障目標要求,製定質量保障實施規範,建立信息反饋機製和調控改進機製,開展經常化和製度化的質量評估,確保對教學質量形成全過程實施有效監控,保證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充分實現。
用戶登錄